前些日子網(wǎng)上罵聲一片的《侍神令》在影院里終于下架,然后網(wǎng)路上就有了免費版高清資源可以下載了,好奇之余down下來全部看完,感慨萬千,大家說的都對,這片子不僅抄襲瀧田洋二郎導演的《陰陽師》(本人在十多年前可是都看過的,就是日本東寶映畫出品那版),而且還抄襲漫威奇異博士,人物扮相中日雜交,妖怪就不說了,直接照搬日本的百鬼夜行,劇本還特么搞得跟日本BL動漫一個畫風,看完后除了覺得電腦CG很不錯,其他的......我只能說冷颼颼。
好了慘淡的票房就不深聊了,今天的主題想來跟大家聊聊平頭塞里的“陰陽師”:2021版鈦鈴陰陽師。首先可以確定它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來自凱聲科技推出的鈦鈴-陰陽師平頭塞,之所以前綴加了個2021版,主要是因為之前推出過一版了,現(xiàn)在做了一些升級,瞬間從中國耳機展上的銀獎升格為金獎!耳機論壇里經(jīng)常聽人說玩兒平頭的,凱聲平頭塞一定是繞不過去的彎,那么問題來了,這平頭塞到底有什么奧義獲得這樣的口碑,今天就來跟大家做個簡單的小分享。
【開箱和產(chǎn)品細節(jié)】
打開包裹首先就是一個大木盒!中央印著凱聲LOGO,左上角貼著2020年中國國際耳機展優(yōu)秀Hi-Fi音頻金獎的標簽,設計簡約,但做工明顯是很扎實的,拿手里沉甸甸,我準備拿它來做耳機收納盒了~。
打開盒子能看到耳機和收納包,這耳機擺放很有意思,如果按照八卦方位來說的話,一個在巽位一個在乾位,八卦所屬金和木,五行之中為天雷滾滾之意,但兩者又不是相生相克,或許在聲音的理念上,這陰陽師是希望能把各種元素完美融合,不導致顧此失彼,也更符合了HiFi原本的理念。好了我編不下去了......。
盒子里的物品如下圖,除了陰陽師,還有一個收納包、一張尊享服務卡以及N個海綿套。
眾所周知平頭塞都是需要配合海綿套才是真正的完全體,陰陽師給的海綿套很多,有中空的也有實心的,做工倒是沒想象的好,平常用起來也沒什么問題。但如果這些套套都用完了建議你去買海捷的,真是價格便宜做工好,量也足。
收納包的做工挺不錯的,能放進兩條鈦鈴,感覺成本不低,進口頭層牛油蠟皮材料制成,然后看了一下他們店鋪有零售,100元一個果然不便宜~。
耳機本體方面由于陰陽師是鈦鈴系列當中的一個分支,之前已經(jīng)推出過許多該系產(chǎn)品了,比如鈦鈴、白鈴、小黑鈴、黑鈴、藍精靈......,所以造型上如出一轍:都是鈴鐺!這次非常大膽地使用了一黑一白的搭配方案,這種設計哪怕是在整個耳機界也是相當少見的。
既然這種獨特的形狀已經(jīng)沿用了那么多期,相信也是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用戶考驗。佩戴上沒有任何問題,當然前提條件是要戴海綿套。因為耳機外殼是全鈦合金,不僅材料貴,純?nèi)斯ぜ庸るy度也很大,就是金屬材料接觸皮膚會打滑這毛病惱人,特別我這種常年“油耳朵”的人,用海綿套可能會影響到一點耳機顏值但可以徹底解決打滑的問題。當然如果你就是喜歡不帶套子聽那種極致純裸的中高頻的刺激感,當我啥都沒說好了,你只能在佩戴和欲望上選擇其一。
就這做工,個人覺得把它列入國內(nèi)外平頭塞第一梯隊絕對是夠資格的,光用上那稀罕的鈦合金材料就足以傲視群雄了。獨創(chuàng)性就不說了,顏值方面用了一黑一白(銀),這可能就是陰陽師名稱的由來,不過對于我們燒友來說,可能更多情況下還是用來判斷左右耳顯得更加直觀。
銀白腔體的耳柄上印著個非常非常小而精細的凱聲LOGO,我用百微拍攝然后PS放大50%左右才能看清,光肉眼看的話你可能要雙目集中才能看得到(斗雞眼??。?。
陰陽師的外殼腔體嚴格說來體積并不算大,塞進耳朵里不會脹耳,由于平頭塞不必深入耳道,所以如果你是用慣了入耳式耳機再來用它,肯定會有天壤之別的感受,長時間佩戴不會有任何疲倦感。然而就在這么個不算大的腔體里塞進了15mm直徑的動圈單元還是讓人覺得挺神奇!有自家的專利技術(shù)融合,具體就不多做描述了,有興趣的可以去他們家店鋪了解了解。
線材方面用的是真正的5N結(jié)晶純銀,這線材如果出自專業(yè)線廠估計要價3000+!做工方面也是足夠讓人放心的,四芯絞合而成,分線器部位也挺有意思,一黑一白與耳機腔體相得益彰,就是那粗大的插頭覺得略顯突兀,我這條還是3.5mm單端插頭的,如果是4.4.......。
陰陽師并沒有采用入耳式耳塞里流行的可換線設計,我認為這是非常明智的選擇。因為本人曾接觸過一些能夠換線的平頭塞,MMCX那種,由于佩戴平頭塞的方式都是直接塞進耳朵不需繞耳,所以線材是直線下垂的,個人猜測可能是受到地球重力影響,MMCX插座在用過一段時間會松弛開來,也就是接觸不良,這是目前平頭塞使用MMCX插座難以避開的問題。
【前端搭配和主觀聲音感受】
廢話不多說直接進入聽感體驗,作為凱聲科技家的頂級旗艦平頭塞,很多老玩家們肯定對它充滿了期待,事實表現(xiàn)也確實沒讓我和我的蹭聽小伙伴失望。其實作為平頭塞來講,有很多東西是難以做到兩全的,比如由于膜片太過靠近腔體前端導致中頻過于突兀,或者由于佩戴氣密性欠缺導致低頻下潛不充分。但是在陰陽師身上,這些問題居然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整體素質(zhì)或者說聽感絲毫不亞于那些售價大千的入耳式多單元耳塞。
首先是在A&futura SE200播放器上,顏值搭配不必多說,金屬質(zhì)感的視覺效果很是出彩,當然這是次要滴,聲音方面由于前端本身屬于綿密+溫潤的風格,搭配陰陽師的聲音質(zhì)感更進一步以突出溫和的氛圍。沒錯就是溫和,沒有明顯的刺激性,很耐聽的那種,并且不太會去講究線條輪廓的犀利度,這一點跟大神圈截然相反,你說哪種好吧,好像很難說,這完全要根據(jù)個人偏好來決定了。
另外一點就是這塞子的聲場格外強大,比我那條老掉牙的IE80S大了不知道多少圈了,并且聲場的規(guī)整度也很不錯,縱橫向上沒有明顯的偏向性,它的聲底并不單薄,而是處在一個比較適中的厚度,所以用來聽古典的時候,各種管弦樂器的紋理依然分毫畢現(xiàn),但如果說古典樂里除了聲場,動態(tài)也是需要強調(diào)的一面的話,那么陰陽師的動態(tài)可能只算得上中規(guī)中矩,大編制里一些高潮橋段里的氣勢感還是欠了那么一點。
還是得來說說它的低頻,陰陽師的低頻量是足夠的,并不是說它足夠的充沛,而是足夠的用來烘托流行樂里的氣氛,這個量比較難形容,如果你有聽過RSV,我可以說它比RSV少一點;如果你有聽過MX980(森海)或者Aurvana Air(創(chuàng)新),那么它比它們多了不少。我只能按照自己聽過的這些個塞子來比劃,總之就是不欠。難能可貴的是陰陽師的低頻質(zhì)感比MX980之類的好太多了,這不僅僅是量感上的變化,整個低頻的豐腴度可以達到入耳式塞子的水平,說得直白一點:不破音,不發(fā)虛,相信大家秒懂。
hifiman 的太上皇是我最近一段時間才換購來的播放器,可能是當初著了R2R的魔,那個紅衣太子的味道真是難以描述,卻偏偏那么令人著迷,所以干脆直接上到頂級,讓我斷了其他的想法。陰陽師搭配太上皇,無論素質(zhì)和聽感都在A&futura SE200之上,或者說更接近于臺式機推塞子的感覺,就好像孔雀開了屏,這時才是最美麗的......。首先高頻部分亮度可圈可點,無論你拿來播流行還是播古典,高頻段的質(zhì)感都是那么細膩順滑,而且還是沒有絲毫齒音的那種的滑溜。中頻段部分我本人是聽人聲比較多一些,可以感受到人聲不算是十分的靠耳,但距離的把控還是比較適當?shù)?,不會讓你覺得太遠,同時又有良好的形態(tài),男女老少的聲音還原都還不錯,當然可能更多的還是偏向于女聲稍微那么一丟丟。整體音樂性可能也是得益于R2R架構(gòu)的原因,帶著明顯的模擬味,紋理呈現(xiàn)自然,音色偏溫潤,甜甜的。這里需強調(diào)的一點,陰陽師本身不屬于冷薄聲,也不像ZEVA東皇那樣的暖厚,它的冷暖度是處于一個相對平衡的位置上,所以什么細節(jié)信息、三頻形態(tài)它都能充分的展現(xiàn)給你,所謂“陰陽平衡”,可能在我理解看來這就是陰陽師外觀形態(tài)之外的另一個設計亮點和設計初衷。
【總結(jié)】
剛才忘記說了,以上這些聽感都是基于實心海綿套在邊聽邊寫下的聽感,畢竟腦子里除了音樂,還需要思考文字表達,如果有些描述不夠深入的地方還請包涵,但這是我聽它時帶給我最多的感受。現(xiàn)在平頭塞研發(fā)者是越來越少了,可能是因為平頭塞先天漏音,也可能是因為佩戴的普適性不及入耳式耳塞,不管是什么原因吧,想要把平頭塞的先天不足徹底規(guī)避掉,難度還是很大的。但是陰陽師在我看來已經(jīng)基本上解決了這些問題,能把平頭塞推到這個高度,足以令人驚奇!另外在調(diào)音風格上,平頭塞要么走的是冷薄風,要么是暖厚風,大體走勢還是比較極端的,陰陽師的調(diào)音風格顯然沒有走入它們的紅藍陣營里,而是把暖度控制在了一個絕對平衡的狀態(tài),這種平衡會讓你覺得不刺激,但溫潤;不平淡,但很攻“心”。它就是這樣一個平頭塞里的獨特存在,它不像影片《侍神令》那樣用東借西抄找存在感,相比之下這個陰陽師才是原創(chuàng),怪不得大家都說玩兒平頭塞的人,凱聲一定是繞不過去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