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如果讓2012年的自己看看現(xiàn)在的自己,估計會驚掉下巴。彼時在上大學(xué),被身為學(xué)生會主席的同班同學(xué)攛掇去跑沒人報名的5000米,當時感覺何其漫長,以至于驚動了宿舍那幾個“瘦宅”來看我跑,為我加油。
為了參賽,堅持訓(xùn)練了一個月,每天跑5公里(還每次都奢侈地喝一瓶脈動)。正式比賽時節(jié)奏被帶亂,到終點時已經(jīng)是靠學(xué)院的同學(xué)們架著下場。中間忙于畢業(yè)一度荒廢跑步,直至考上研究生,有了一個愛長跑的師兄,機緣巧合下被領(lǐng)著繞田徑場跑了20來圈。然后開始好奇自己能不能繼續(xù)往上跑,直到跑到半程馬拉松(21.0975km),并且參加了第一個賽事——2015蘭州馬拉松的半馬。再然后去了廈門學(xué)習(xí),連報兩年廈門馬拉松都未能中簽,倔強和再次的機緣巧合,讓我獲得了離廈門不遠的晉江半程馬拉松和福州馬拉松全程項目的贊助商名額。這兩個賽事對我意義重大,2016晉江半馬上創(chuàng)造了我的半馬PB(Personal Best,個人最好成績)——1:47:56,而2016福州全馬,則開啟了我的全馬時代。是的,從2016.12.25的福州馬拉松以后,除了兩次陪朋友跑的歡樂跑10公里,其余參加的賽事都是全程馬拉松,楊凌、銀川、蘭州、南昌、東莞、廣州、廈門、清遠、東莞森林、三門峽,加上福州,共18個全程賽事。
之所以絮絮叨叨,其實是想跟有興趣跑得更遠的入門朋友們說,一個是想說從5公里跑到全程馬拉松是可能的,還有一個是備戰(zhàn)不是很好但幸運地沒受傷,但其實最理想的狀態(tài)還是要好好訓(xùn)練的,后來對跑步裝備多了些關(guān)注,才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所以謹結(jié)合自己的教訓(xùn)和穿過的跑鞋來分享下我的跑路歷程,希望能對朋友們有所幫助。
1.五公里
因為愛上跑馬拉松之前覺得5公里太漫長,一般都是圍了學(xué)校田徑場跑一兩公里,用來準備體能測試考試,所以當時穿鞋非常隨便,以至于現(xiàn)在完全忘了當時穿了啥。而跑馬拉松以后,每次訓(xùn)練都非常強迫癥地跑10公里以上,所以5公里又一次成了雞肋。綜上所述,我對短距離鞋品的認知也很菜...
曾經(jīng)參加了一次評測活動,入了一雙匹克律動二代。
匹克律動二代匹克律動二代的slogan是“跑亮你的5公里”,說明兩點:適用于夜跑和短距離。實際體驗確實也如此,鞋底搭載多核彈力科技,短距離回彈是可以的,鞋面立體織,透氣不進水不易刮花,整鞋重量很輕(當時沒稱,但上腳確實很輕),沒有橡膠耐磨層外底,基本上時間一長,這鞋就廢了。跑5公里確實可以跑得挺開心,再長的距離的話,緩震和回彈明顯弱化,會很不舒服。2017年秋季款的律動二代,如今在網(wǎng)上搜起來,竟然只在淘寶上搜到一家在售賣而已,當時吊牌價379,那家店賣189。我也不知道是鞋子問題還是那家店的問題。但就我個人而言,我還蠻喜歡穿的(如果我哪天心血來潮跑5公里的話)。
當然,5公里以及5公里以內(nèi)的跑鞋選擇其實很多。雖然我穿得不多,但這我還是知道的。現(xiàn)在的跑鞋市場對應(yīng)于跑者需求,畢竟跑10公里以上甚至馬拉松及以上長距離的人在總?cè)丝谥衅鋵嵾€是屬于少數(shù),所以短距離跑鞋占領(lǐng)著市場的大份額。國產(chǎn)品牌從李寧、361度(包括國際線)、特步、多威、必邁、咕咚、匹克、喬丹甚至鴻星爾克等,都有跑鞋,雖然整體技術(shù)和設(shè)計實力和四大跑鞋(亞瑟士、索康尼、布魯克斯、新百倫)以及美津濃還是有差距,但在短距離鞋上,這種差距被無限縮小。
什么意思呢?短距離跑鞋買雙國產(chǎn)的就可以了,不要慌。當然,選擇緩震、支撐更好性能的話,向上買也可以,畢竟,頂級配置的電腦沒理由玩不了連連看的。
倒是在買鞋的時候,朋友們要特別關(guān)注自己的腳型和步態(tài)。
(1)內(nèi)外翻:正常足、內(nèi)翻、還是外翻;
(2)腳型:正常足、高弓足和扁平足;
(3)步態(tài):前掌著地、全掌著地和后掌著地。
只有了解自己的這些參數(shù),結(jié)合現(xiàn)在的一些專業(yè)的跑鞋分析測試,你甚至能找到貼合自身條件的最佳跑鞋選擇。
當然,我還很想跟初入跑步門或還在門外觀望的聚友們說一句:跑步真的不是沖著廢膝蓋去的,不要聽信跑步廢膝蓋的謠言。剛開始跑步時,容易受傷有三個原因:
(1)放飛自我,快到飛起。十次受傷九次快,剛開始跑步的時候,不要貪快,慢慢來,如果想減脂,配速最好是6:30-7:00之間(如果心率不爆表的話,如果心率太高,應(yīng)該適當降速)。跑得太快也容易使得視野變窄,碰到路上的障礙物;
(2)沒有做好充分的熱身和拉伸。跑步時的肌肉是會隨著跑步動作進行收縮或打開的,所以在跑步前最好做好熱身,跑完后慢走個幾百米后進行拉伸。這樣可以讓肌肉保持更好的彈性,也就不容易受傷。跑圈戲稱的“跑步五分鐘,拉伸兩小時”,不是沒有道理的;
(3)剛開始跑步的跑友,肌肉力量還比較差,很多時候核心力量還不足以減小骨骼、關(guān)節(jié)的震動,造成所謂的“傷膝蓋”等問題。這不是“跑步傷膝蓋”,而是“不自量力跑步傷膝蓋”。剛開始跑步的跑友要特別注意核心力量的訓(xùn)練(像我這樣的老咸魚,偶爾還去跑跑山強化下核心呢...),而且起初的跑量也不宜過大,每周的跑量增量應(yīng)不超過20%。核心力量的訓(xùn)練可以去健身房,在家里也可以有一些簡單的做法,比如靠墻靜蹲、爬樓梯、跑山等,難度遞增。
我發(fā)現(xiàn),如今有的人真的挺浮躁的,剛跑步就囔囔著跑馬拉松,一受傷又再也不跑步,我覺得是都是不可取的。排除少部分天賦異稟的跑者,起步就是馬拉松(比如極限跑大神陳盆濱第一次全馬 穿著皮鞋去跑的,之前沒有訓(xùn)練,結(jié)果都跑進了330),大部分人還是需要科學(xué)而漫長的訓(xùn)練的。
之所以在5公里這里說這么多,其實是因為我真的很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跑步或者馬拉松,它們既不是一起腳就“廢人膝蓋”的洪水猛獸,也不是隨隨便便、不加訓(xùn)練就可以輕松完成的小Case,當然也不會是天天跑個沒完,從來不安排休息時間的超級黑練。如果能做到理性面對,我相信,絕大部分跑友,其實沒那么容易受傷,而且完全可以更健康的。
好了,多說這么多,我們繼續(xù)來聊10公里的鞋。
2.十公里
10公里作為我平時訓(xùn)練常跑的距離,鞋子的選擇多了些。主要是必邁21K、Adidas Falcon Elite 和AMAZFIT羚羊輕戶外跑鞋。
必邁21K
Adidas Falcon Elite
AMAZFIT羚羊輕戶外跑鞋
當然,我穿必邁21K跑過半馬和全馬,穿Elite也跑過半馬和全馬,所以對它們的檢閱還是比較系統(tǒng)的,這里單講10公里。
綜合來看,三雙鞋子跑10公里都沒問題。
重量方面,必邁21K最重,重達340g,Adidas Falcon Elite最輕(再次因年代久遠不可考,肯定比其余兩雙輕)。
腳感方面,Elite穿著最舒服,平時健走什么的,時尚又舒服,但像大部分阿迪的鞋一樣,下雨天不防水。跑10公里的腳感可參比健走,比較舒服。AMAZFIT羚羊輕戶外跑鞋重量約320g,不會覺得很沉,跑10公里覺得很穩(wěn)健。AMAZFIT羚羊輕戶外跑鞋必邁21K雖然也就比羚羊重20g左右,但感覺沉了一個量級。
功能性方面,必邁21K跑10公里最穩(wěn)健,畢竟如其名,定位半馬鞋,功能上不會瞎說的。羚羊雖然只稱“輕戶外”,但其實功能不錯,挺驚喜的,10公里可以比較輕松應(yīng)對。Elite的功能支持個10公里沒問題,緩震回彈都能應(yīng)對,但支撐上差點意思,不容易放開撒歡。
鞋底方面,Elite和羚羊大底都很耐磨,特別是羚羊,甚至采用固特異汽車輪胎橡膠工藝,普通跑步速度頂多21km/h(馬拉松世界紀錄2:02:57),所以給你配個汽車輪胎底,耐磨是不用擔(dān)心的。必邁21K的鞋底橫紋不防滑,耐磨性能很一般。
防雨方面,Elite和很多Adidas的鞋子一樣,見雨死,鞋面給你濕一半(大概穿Adidas的人從來都是撐著傘生活在空中吧)。羚羊鞋面賈卡織防潑水,必邁有個靠譜的鞋頭,都有不錯的下雨穿著體驗。
價格方面,Elite 5(不是我這雙,是最新款)在天貓活動價,賣299;
羚羊現(xiàn)在賣169;
必邁21K現(xiàn)在在必邁旗艦店定價249。
都不是很貴。
3.半程馬拉松(21.0975km)
常跑馬拉松特別是全程馬拉松的人,對于10公里和半馬的界限比較模糊,所以,關(guān)于半馬,基本上討論的還是上面10公里的那幾雙鞋。
距離上來了,羚羊就有點跟不上了,17公里左右開始對膝蓋造成沖擊,所以羚羊out。新增一雙全馬鞋進入討論——Salomon Sonic。
Salomon Sonic
重量上,竟然還是必邁21K最重,可見作為一雙半馬鞋,必邁21K有多沉。
功能性方面,必邁21K和SalomonSonic優(yōu)于Elite(不過我看現(xiàn)在的Elite 5對后掌好像有強化)。前二者旗鼓相當。
耐磨性方面,新加入的Salomon Sonic大底很穩(wěn)健,值得信賴。
防雨方面,新加入的Salomon Sonic同樣足以應(yīng)對。
價格方面,臨近618購物狂歡節(jié),某貓上原價1098的Salomon Sonic現(xiàn)價509,價錢還是蠻合適的。
像我說的,因為我自己對半馬的不嚴肅對待,比如2016晉江半馬我PB那次,穿的就是一雙穿了很久的鞋面都爛了的New Balance 860V4。所以半馬的介紹部分很多也和10公里重合,顯得比較單薄。重頭戲還在全馬。
4.全程馬拉松(42.195km)
全程馬拉松在我跑福州馬拉松前就很敬畏,現(xiàn)在也敬畏,之前更傾向于畏,現(xiàn)在更傾向于敬。記得2016.12.24,也就是福州馬拉松前夜平安夜,非常豪爽地和身在福州的師兄師姐吃火鍋,因為并不確定第二天能不能完賽,所以做好了充足的退賽準備。因為擔(dān)心退賽又影響前一天吃火鍋,所以干脆先把火鍋吃了,第二天再根據(jù)狀態(tài)決定退不退賽(我就是愛火鍋,別叫我停下來~)。當然,第二天老天庇佑,無病無痛順利完成首馬,跑了4:41:03.
當時穿的還是那雙跑晉江半馬的破破爛爛的New Balance 860V4,當時感覺它的性能已經(jīng)很差了,11月訓(xùn)練膝蓋又受了傷,但860V4對膝蓋的沖擊不大,這讓我后來對NB大有好感,雖然它天天在那賣復(fù)古跑鞋,很不務(wù)正業(yè)的樣子。
New Balance 860V4
2017.4.9楊凌農(nóng)科城馬拉松穿的是必邁21K,雖然那天下著雨,但竟然不覺得多滑,彼時必邁21K穿了兩個月左右。奇怪的是,后來穿必邁21K去新疆徒步過兩次,一次是從賈登峪到禾木喀納斯,32公里;一次是從喀納斯到白哈巴,22公里,前一次也下雨,也不滑。這讓我覺得必邁21K的防滑性能真是Bug(越穿越好?)。必邁21K完成全馬的功能還不錯,我甚至將當時的全馬PB提高了20多分鐘,來到了4:19:54.當然,出于對其命名為21K的穩(wěn)妥考慮,此后再沒穿過必邁21K跑全馬。
必邁21K二代
2017.5.29銀川馬拉松和2017.6.11蘭州馬拉松,我都是穿著Elite完成的,成績非常差,PW(Personal Worst,個人最差成績)和倒數(shù)第二差成績,分別為5:33:38和5:18:31,這也是我目前18次全馬中唯二的兩次成績在五小時以外的。當時的感覺是,Elite完全失去對腳的支撐和穩(wěn)定,跑過25公里后,雙腳就像灌了鉛一樣沉重。
Adidas Falcon Elite
2017年上半年的馬拉松賽事就這么跑完了。下半年第一場馬拉松賽事是2017.10.12的南昌馬拉松,而在之前得了Salomon Sonic,Salomon Sonic的Slogan是“贏在后半程”,這也是我說作為半馬鞋用時,必邁21K的功能性和Salomon Sonic差不多的原因,因為它的價值完全體現(xiàn)在后半程對腳的支撐和緩震回彈反饋,最直白地說吧,在跑完蘭州馬拉松后,6月底7月初去新疆浪了一圈,之后幾個月每個月的跑量并不大,畢竟天氣熱,很容易就懈怠了。但是11月12日的南昌馬拉松,我跑了4:06:22,將自己在楊凌創(chuàng)造的PB又提高了13分鐘,南昌馬拉松我在37公里處出現(xiàn)雙腿酸脹,比銀川和蘭州出現(xiàn)得都要遲,并且不排除是缺乏訓(xùn)練量的緣故。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僅僅兩周后的11月26日,我在東莞馬拉松上成功破4,跑了3:57:05。東莞馬拉松時,我沒再出現(xiàn)撞墻,是一路跑下來的,我覺得SalomonSonic對我?guī)椭艽?。之后的廣馬、廈馬、清馬、東莞森林馬,刨去陪朋友跑的廈馬,路線堪稱山地馬拉松的東莞森林馬,廣馬4:12:58,清馬3:57:31,都比較穩(wěn)定。
Salomon Sonic
2018.5.1,因為在外出差,穿著必邁42K上了三門峽馬拉松的賽道,最終4:20:48完賽。必邁42K在整個過程中,除了鞋楦有點大外,支撐穩(wěn)定防滑透氣性能都還可以,況且,399的定價對于全馬鞋來說,也不算貴。
必邁42K
當然,綜合來看,一分錢一分貨,Salomon Sonic的功能在我穿來跑全馬的五雙鞋中最強,能幫助我這個訓(xùn)練不勤快的人破四,真是不容易。必邁42K相比于必邁21K,在防滑性上有顯著進步。
Elite不推薦穿來跑全馬,危險系數(shù)太大。
5.總結(jié)
從我個人穿著以上幾款跑鞋的體會,我有如下小建議供參考:
5公里及以下:選擇一雙輕便透氣、回彈出色、緩震尚可的跑鞋即可。如國產(chǎn)跑鞋中上文提及的匹克律動二代和李寧也有多款短距離跑鞋供選擇。因為距離短,所以受眾群體較大,品牌多,款式也多,可選擇性同樣多。
10公里:10公里已經(jīng)需要開始考慮更多的長跑需考慮的元素,如持續(xù)緩震、穩(wěn)定支撐、有效回彈等。跑鞋的外形偏硬朗,中底有一定厚度,大底具備一定耐磨性等,即便重量比5公里鞋會重上一些,還是值得為了安全而入手,如必邁21K和AMAZFIT羚羊輕戶外跑鞋等,適應(yīng)10公里以上距離,降維來跑10公里,會是很穩(wěn)妥的選擇。如果你個性偏浪一點,來一雙Adidas FalconElite Cloudfoam也挺好,又“騷”又輕,穿著還舒服,稍微的支撐性不足,10公里也不會怎么顯現(xiàn)出來。
半程馬拉松(21.0975km):和10公里有點類似,但半馬不同于10公里的是,直接選擇半馬鞋就可以了,為了穩(wěn)妥選全馬鞋也沒有太必要,因為定位半馬鞋的跑鞋就不會像10公里甚至更短距離那樣標準不一了,畢竟10公里跑了腿疼可能是自身原因,半馬跑了腿疼,很有可能就是跑鞋不合適了。在達到半馬時,科技對跑者的保護會逐漸突出。比如必邁21K,跑個半馬都不行的話,你可以投訴它的。
全程馬拉松(42.195km):全程馬拉松是對跑友的全方位保護,所以到了這個層次,篩選下來的跑鞋品牌和款型不多(至少比短距離、輕跑鞋品牌款型少多了),我們常聽的四大跑鞋(ASICS、Saucony、Brooks、New Balance)以及Mizuno、Adidas、Nike,也包括從越野品牌過來公路跑鞋分一杯羹的Salomon推出的Salomon Sonic。我自己覺得Salomon Sonic跑全馬不錯,奈何好像這款鞋非常之不火,跑圈穿ASICS最多,因為貧窮,我一直沒穿上。好在趁上次亞馬遜中國退出市場之機,買了一雙GT2000 6和一雙GT2000 7,還沒有系統(tǒng)測試,等回頭測試好了,再來和朋友們分享。
以上是我從跑圈菜鳥到老馬(只跑了10來個,我還是心虛的)的辛酸史,希望能對來往聚友有所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