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為了犒勞自己能夠度過這艱難的2019年,喜迎2020年,入手了一款安鈦克 冰鉆 P120機箱,早些時候就開始聽聞一些好友力薦這款機箱:風冷、分體水、一體水都可以兼容。狠下心就剁手了,前幾天剛到貨,就給自己的開年來一個好意頭,開個箱留個紀念。
二、開箱
迫不及待拆開包裝后,黑色外觀的中塔式機箱,“頭重腳輕”但“四平八穩(wěn)”,很清晰可以看到上半1/4部分是電源和硬盤的放置區(qū)域。跟如今很多市面上將電源放置在下半身的機箱是有所不同的,返璞歸真走回了以前傳統(tǒng)的舊機箱電源上置的構造。這也應該是為方便用戶能夠在下方更多的區(qū)域進行DIY整機搭建而考慮的吧。
機箱的正面和側面雙側玻璃面板(出廠時已粘貼保護貼膜)通過窄邊框的設計,使得整個機箱通透明亮,最大程度化展示內部平臺效果。
機箱頂部I/O接口設計:開機鍵、重啟鍵、1個MIC和1個耳機接口、2個USB 3.0接口,最左側是PERFORMANCE系列l(wèi)ogo,整體布局體現(xiàn)極簡主義,同時細心的朋友可以看到電源鍵使用了鐳射工藝,大大增強按鍵壽命和按壓的舒適度。
正面面板的最上角粘貼“易碎貼”,中英文雙注解,以前接觸過一些朋友在安裝前面板容易把玻璃“爆碎” ,有些解釋是鎖面板螺絲時太過用力導致,而P120的開合打開式減少了這方面的顧慮。
底部的構造是站樁式四腳設計,同時配備防塵網(wǎng),在通風和防塵方面有了更好的效果。
撕下雙側的玻璃面板貼膜,光亮而整潔,不過建議整機搭建完畢后再撕開表面貼膜會更好,畢竟裝機過程搬運機箱會沾上指紋。
前面板使用的是鉸鏈式的開合方式,暗扣固定面板,向下按壓“OPEN”即可打開面板,設計十分巧妙。面板框架上的固定結構為全金屬材質,結實耐用。非常適合平臺是“大火爐”的玩家,溫度過高時可打開“天窗”透透氣。
左上角的電源倉是“開窗式”設計,不再是將電源默默無聞地藏起來,你的800w、1000w甚至2000w電源都可以毫不吝嗇地展示出來。同時電源倉建議電源放置為“下進風,左出風”,空氣流通也更加順暢。
電源倉右側設置了2個HDD硬盤倉,抽屜式的懸掛固定方式十分新穎,也使得整體構造顯得更加立體。
機箱內部是十分空曠的空間構造,主板型號支持:E-ATX、ATX、M-ATX、ITX,廠家在出廠時預裝了ATX規(guī)格的螺絲底座,同時預留頂部和底部的走線孔。機箱自帶線分別是:一組主板開機重啟,一組USB,一組HDD燈,一組SATA供電電源。
左側上方是出氣孔,可安裝外置120mm、140mm風扇;下方是7個水平PCI-E插槽和3個垂直PCI-E插槽,可支持顯卡橫裝/豎裝。機箱底部可安裝3個120mm、140mm風扇,均可兼容。
機箱內部右側預留水冷安裝位置,最大可以支持360尺寸的散熱器,同時支持分體式水冷的安裝。
來看下外部的構造,首先是電源倉位,采用可拆卸+免工具螺絲設計,安裝電源時先擰開兩顆螺絲,將電源推進去再鎖上即可,十分方便。
從這個角度可以一覽無遺地看到內部的構造,外部黑色全金屬和磨砂材質,肉眼看得到的質感。
機箱背部是一塊大面板密閉狀態(tài),左側散熱孔位提供給安裝水冷風扇進行散熱,同時增加了一片防塵網(wǎng)。
打開右側兩顆免工具螺絲,向右抽拉即可打開背板。背部的設計十分干凈,左側為水冷安裝固定位,右上角空曠的電源倉方便全模組電源增加電源線,同時也方便藏線(全部塞進去即可)。
機箱背部多處走線孔位和扎線固定孔位也給理線多了很多選擇。
背部同時提供了兩個SDD硬盤倉,感覺可以增加至3個,畢竟咱的電影是蠻多的。
基本的開箱到這里就結束了,總結來看:安鈦克 P120 冰鉆 中塔機箱,凈重10.4KG,機箱尺寸(W)234*(D)476*(H)485 mm;機箱邊緣窄邊式設計,雙面落地窗式玻璃側透,提供玩家更好展示平臺的機會,十分適合愛玩RGB燈的用戶;主板最高可支持E-ATX,對于平臺的搭建有了更多的選擇,顯卡支持垂直安裝,空曠的內部構造最多可支持7個風扇,建議動手能力強的玩家安裝分體式水冷,顏值會更高。
廣告聲明:文中若存在對外跳轉的鏈接(涵蓋商品鏈接、超鏈接、二維碼等各類形式),其目的在于為您呈上更多與內容相關的產(chǎn)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別。但我們不對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煩請您謹慎參考,依據(jù)自身的需求與判斷來做出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