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顏值控,如果擁有好看的機箱,是一件非常值得驕傲的事情。自從上次看到蘑菇大神展示的安鈦克冰鉆P120機箱,那設計、那顏值,讓我羨慕不已、欲罷不能。說起來我也體驗過不少機箱,但是真正一見鐘情的卻不多,冰鉆機箱確實讓我動心了,好東西就要迫不及待地分享給大家。
說實話,599元的價格其實并不便宜,應該是中端機箱的定位,但是和同價位的競品一對比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款機箱擁有更多的人性化設計,特別是搭配RGB光污染后的顏值,極具勾引力,面對這款機箱,反正我是把持不住的。
本次裝機用到的還是我的主力測試平臺:i5 9600KF+Z370,整套配置中,除了機箱,其它的硬件以前都詳細介紹過,所以礙于篇幅限制,本篇就主要展示一下這款機箱。那么廢話不多說,我們一起來看這款機箱到底怎么樣吧。
產(chǎn)品外包裝就不展示了,原廠包裝保護得很到位,雖然外包裝有些破損,不過機箱完好無損。拿到機箱的第一感覺就是機箱好重啊,看到快遞小哥搬運上樓時氣喘吁吁,有些不忍,果斷好評送上。
開包見到機箱后,有點激動,各種開撕,等鋼化玻璃上的貼膜撕了一半,才想起來好東西要分享給大家,所以才想起來拍照。從機箱的大小來看,的確是一款ATX機箱,機箱前面板、左側(cè)面板都采用了深色鋼化玻璃,難怪那么重,搬運時也要小心。
機箱前面使用鋼化玻璃,所以從前面板可以看到機箱內(nèi)部的部分硬件,大大增加了機箱的側(cè)透效果,其實我還是第一次接觸這樣的機箱。仔細看,機箱前面板不存在前置風扇的結(jié)構(gòu),所以這款機箱的風道應該不是前進后出,具體是啥,看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再說。
機箱的IO接口設置在機箱頂部靠右側(cè)位置,從接口來看,取消了硬盤指示燈、電源指示燈,確實,這兩個指示燈比較雞肋,因為一般用戶不去看,還有絕大多數(shù)用戶也看不懂,所以許多機箱廠家也逐步淘汰這些指示燈了。接口上還增加了防塵塞,長期不用的話,用來防塵也是不錯的。另外,USB3.0接口四周的乳白色透光塑料,開機后會透出白光的,對于夜晚使用USB接口時,非常有用,省得到處亂摸了。
側(cè)面是一整塊鋼化玻璃,側(cè)透面積很大,內(nèi)部硬件一覽無余了,玻璃的貼膜上還貼著易碎提醒標簽,裝機后可以和貼膜一起去除。
機箱背面就有點意思了,各位可以自己細品一下,下面我來逐一介紹。
電源艙設置在機箱上方,為了方便安裝電源,還設置了電源快裝支架,只要拆下2顆螺絲,電源就可以從機箱后面直接安裝進去,很方便。
機箱后置風扇位支持12cm/14cm風扇,用戶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自行安裝風扇,其它的機箱一般只支持12cm風扇,自由度不高。
除了常規(guī)的7個PCI-E擴展插槽擋板外,右側(cè)還額外增加了3個豎著的插槽擋板,這個是給顯卡豎裝用的插槽,可惜機箱沒標配顯卡豎裝轉(zhuǎn)接線,有點遺憾。另外,這些擋板都配備獨立的螺絲,可重復使用。
這款機箱并不是全側(cè)透機箱,右側(cè)使用的常規(guī)的鐵質(zhì)蓋板,蓋板上靠前面板位置留了大面積的散熱孔,這里是機箱的一個主要散熱口。
細看可以看到散熱口內(nèi)部其實是有防塵網(wǎng)的,所以能一定程度上起到防塵的作用。
機箱的細節(jié)處理得很不錯,板材交界處嚴絲合縫,板材也非常平整,看得出,廠家在產(chǎn)品的品控上還是很用心的。
機箱底部也要詳細介紹一下,整個底部基本都是散熱孔,所以對機箱的散熱也非常有幫助,底部還配備了抽拉式防塵網(wǎng),防塵、清灰都非常方便。
機箱腳墊支持拆卸,腳墊長期使用磨損后,用戶可以自行DIY更換膠皮,腳墊高度設置得也很合適,對于機箱排風十分有利。
機箱側(cè)開門玻璃采用了鉸鏈嵌入設計,開門開啟很輕松,另外,這個鋼化玻璃其實是可以拆卸下來的,拆下來再裝機比較方便,只要將玻璃整體往上提,就能卸下玻璃。
玻璃側(cè)面開關其實是一個卡扣裝置,有點類似我們的工具柜門鎖,看上圖應該能理解其原理。
為了防止玻璃撞到機箱上,接觸處還設計了緩沖撥片,防止硬碰硬,這點設計考慮得還是很周到的,這個必須要點贊。
內(nèi)部結(jié)構(gòu)和我們常見的ATX機箱結(jié)構(gòu)有點不一樣,電源艙、硬盤艙設計在了機箱上方,這種設計可能也是為了給顯卡豎裝讓出位置,另外,由于底部空間較大,所以這款機箱不但支持ATX、M-ATX、ITX主板,甚至也可以安裝E-ATX主板,一舉兩得,這種設計的擴展性太強了。
從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來看,機箱風道應該是:下進風-后出風、冷排位置出風。
近看玻璃連接處,3顆螺絲緊固鉸鏈,上下各有一個鉸鏈,應該不會有問題。另外,可以看到玻璃上也有緩沖膠條,對于玻璃和機箱接觸時的緩沖比較有好處。
電源艙外表黑白色比較好看,形狀設計也頗有新意,另外電源艙的深度很深,一般的電源都可以放進去,同時電源艙還有開窗設計,可以有效展示電源的廠商LOGO。
電源艙旁邊還設有2個硬盤艙,硬盤艙上有安鈦克英文標記,細看硬盤艙表面,光滑平整,鈑金加工得不錯。
細看電源艙下方,除了電源進風孔,右側(cè)還有一個電源走線孔,用戶可以根據(jù)需要自行決定電源布線,也可以從主板背面布線,反正怎么方便怎么裝。硬盤盒是卡扣在機箱頂部的,后面會有詳細介紹。
機箱內(nèi)部右側(cè)位置就是機箱的散熱位置了,大面散熱孔可以安裝散熱風扇,也可以安裝水冷排,用戶按需裝配,如果用戶打算安裝360一體水冷的話,需要拆掉硬盤艙。另外,機箱還配置了一個顯卡支架,眾所周知,顯卡太重的話,長期使用容易下垂,所以這個顯卡支架對顯卡比較實用,顯卡支架采用2段式設計,支持雙風扇顯卡、也支持3風扇顯卡,只要拆卸掉一段就可以了。
機箱底部最大支持360mm(120mm*3),或者280mm(140mm*2)散熱風扇,如果裝滿,對于整機的散熱也算做到極致了。這里要注意:風扇應該從向機箱內(nèi)部吹風,這樣才能組成順暢的風道,下進后出,還有水冷處出風,而由于我的風扇反裝時,RGB效果會被遮擋,所有為了RGB就將風扇正裝了,犧牲點散熱性,滿足顏值,這是我的選擇。
機箱跳線接口比較實用,和機箱頂部的IO接口對應,取消了電源指示燈、硬盤指示燈。配置的一根硬盤供電接口是給頂部USB接口四周的燈珠供電的。再來看看機箱主板背面:
機箱右側(cè)蓋板是用螺絲緊固的,2顆螺絲都采用了防丟設計,這樣裝機再也不用到處找螺絲了,蓋板上磁吸著一大塊防塵網(wǎng)。
2個硬盤盒支持拆卸,分別有2顆螺絲緊固,另外,裝機工具包放在硬盤盒里,開始我還以為廠家忘記放工具包了呢。
電源艙的空間確實很大,而且設置了好幾個走線孔洞,不管非模組,還是全模組電源,理線應該都比較容易。即使不會理線,直接塞到電源艙里也可以。
主板背板上有2個SSD硬盤支架,拆卸很方便,對于多硬盤用戶比較有用。而我使用的是M.2 SSD,和一塊機械硬盤,所以這兩個SSD艙位留著備用。
機箱的背部空間還是比較大的,特別是機箱的右半部分,給布線留出了很多理線空間。
硬盤盒拆卸也比較容易,拆卸掉硬盤螺絲外,直接將卡扣從機箱上推出即可,硬盤盒可以安裝HDD,或者SSD。仔細看硬盤盒用料,應該是鋼板折疊成型的。
機箱背板上可以看清楚顯卡支架的真面目,顯卡支架支持上下調(diào)節(jié)。
機箱附贈的工具包里有:裝機螺絲、說明書、魔術貼理線帶,雖然不豐富,但實用、夠用。
其實給電腦換個機箱,說煩也煩,但想到新機箱能給人眼前一亮,還能引起妹紙的眼球,頓時覺得很值。由于本次裝機只更換了機箱,其它的硬件以前都詳細介紹過,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只簡單的給大家過一下目:
CPU:i5 9600KF
主板:華碩Z370-E GAMING
內(nèi)存條:十銓 DELTA RGB DDR4 3000 8G*2
這套內(nèi)存條總得來說還不錯,超頻到3200MHz使用也很穩(wěn)定,但是超頻空間并不大,還有這款內(nèi)存雖然支持華碩主板的神光同步,但是燈條的RGB燈顆粒感較強,加上目前的價格漲上來了,所以購買請三思。
顯卡:華碩猛禽 ROG RX590 8G
這塊華碩ROG RX598顯卡,可以說是華碩ROG RX588的頻率提升版,買了也很久了,一直服役中,說實話,華碩的東西除了貴,哪都好,所以如果沒有信仰的話,還是選擇其它牌子吧,太費錢了。
SSD:阿斯加特AN3 500G NVMe SSD
阿斯加特的產(chǎn)品價格相對比較便宜,所以如果預算不足,可以入手這款阿斯加特AN3 SSD,讀寫速度快,五年質(zhì)保也有保障,另外,這個牌子的產(chǎn)品經(jīng)常會有活動,所以如果被你看中了,記得等電商做活動時再買,比較劃算。
散熱器:喬思伯光影240一體水冷
這款喬思伯光影240一體水冷用來壓i5 9600KF還是很穩(wěn)的,即使全核超頻到5.0GHz也沒問題,散熱器支持ARGB燈效,還自帶RGB控制器,搭配組裝光污染平臺也很不錯,以前的文章測試過,這里就不多說了。
機箱風扇:酷冷360一體風扇
這個酷冷家的360一體風扇,對于裝機走線非常友好,還支持ARGB燈效,另外,機箱后置風扇使用的也是酷冷家的MF120 ARGB散熱風扇,用來組裝光污染主機,還是很不錯的。
電源:酷冷V650金牌全模組
電源是在某眾測平臺免費體驗的獎品,650W金牌全模組,沒啥好說的,性能雖過剩,不花錢用用也不心疼,以后平臺升級也能帶得動。
裝機過程比較簡單,將各硬件按部就班的組裝起來就可以了,還有理線是個技術活,如果要走線美觀,多花些時間吧,如果沒時間,直接機箱蓋板一蓋也是沒問題的。
裝機時比較謹慎,生怕弄碎玻璃,但是等裝機到一半才發(fā)現(xiàn),鋼化玻璃原來是可以拿下來的,尷尬,玻璃卸下來裝機確實要方便不少。下面看看成品效果吧:
機箱內(nèi)部空間較大,所以硬件之間的空間還是很大的,比如顯卡下方可以再安裝一張顯卡;還有一體水冷位置,我安裝的是240水冷,水冷上方還有一些空間,目測安裝360填滿的感覺比較好看。
機箱底部的風扇安裝時要注意方向,因為是進風口,所以風扇要反裝,選擇風扇時比較講究。
手繪了一下機箱的風道圖,下進后出,還有水冷吹出,如果不是水冷,用風冷,風道也差不多,這樣能夠保證機箱內(nèi)部熱量及時置換出去。廢話不多說,請欣賞一波華碩主板神光同步的效果吧:
怎么樣,光污染效果還不錯吧,是不是有點像魚缸。裝機完成后,我還對機箱進行了簡單的噪音、溫度測試。
數(shù)了一下,機箱安裝了10個風扇(電源1+顯卡3+水冷2+機箱風扇4),關閉鋼化玻璃門后,測得噪音大約為46dB,我這里的環(huán)境噪音大約40dB,所以機箱對于噪音的控制還是很不錯的。
實測機箱內(nèi)部硬件溫度不到30°,機箱的散熱性處理還不錯,加上機箱內(nèi)部空間較大,所以硬件即使發(fā)熱也不會熱量堆積,加上內(nèi)部風扇的驅(qū)散,所以機箱內(nèi)部的散熱維持得很不錯。
這次其實就是簡單的給主機換個馬甲,但是卻讓我見識到這款機箱很多的人性化設計,比如標配顯卡支架、比如支持顯卡豎裝、比如電源艙快裝支架、比如側(cè)面玻璃的一鍵開門設計……等等,所有的這些,其實都是廠商貼近用戶的設計,也正因為這些設計,才使得產(chǎn)品不斷進步,用戶說好才真的好,這款安鈦克冰鉆P120機箱,個人感覺真心不錯,外觀大氣、散熱性好、擴展性強、兼容性大,如果預算夠的話,確實值得上手體驗一下。
不過作為消費者,也要給廠家提一個小小的建議:廠商不妨標配一個豎裝顯卡轉(zhuǎn)接線,哪怕稍微加點錢選配也行,讓用戶的顯卡也能豎裝,最大程度的滿足用戶的光污染需求,至少我的華碩猛禽ROG很想豎裝??!
好吧,本次分享到此結(jié)束,感謝各位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