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喜歡折騰ITX主板的小伙伴來說,體積小性能強一直是我們所追求的最終目標,在有限的空間內如何取舍?如何極致化?這就是折騰ITX的魅力所在。對于有欲望組裝一臺可以裝入背包ITX主機的小伙伴,硬件上第一個選購除了主板以外應該就是機箱了,為何?因為機箱的容量決定了你其它硬件的尺寸,比如電源大小、顯卡長度等。
在眾多機箱品牌中,喬思伯在ITX機箱中應該是建樹最多的一個了。從我了解它的V4到前段時間的V8,鋁制好像成了喬思伯的標簽,內部材質先不理,反正外部整體質感確實還不錯。那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同樣也是來自喬思伯的ITX鋁制機箱,這個機箱個人看來最大特色就是對長度在15CM以下ATX電源的支持。這點對于裝機者可是非常節(jié)約預算的,因為同ATX規(guī)格的SFX或SFX-L電源選擇少,價格還高。支持ATX電源、選擇多,價格適中,這才是理想之所選。
開箱:
收到快遞就一個小小的郵購盒 、最大的內容就一個品牌、型號以及大大的V10機箱外觀輪廓。側面同樣印有它的規(guī)格參數。幾個重要的信息就是支持ATX及SFX電源、不超330MM顯卡、以及散熱器限高不超75MM。
箱內V10由左右兩個珍珠棉內托包裹,除些之外,還有一本說明書及一個用靜電袋裝著的PCI-E顯卡延長線。
外觀上喬思伯V10并沒有給我們帶來多大的驚喜,和大多A4機箱類似,整體非常簡潔,銀色鋁勻采用拉絲工藝處理,左右兩塊側透玻璃。尺寸:174*344*304mm
IO面板位于機箱的前面,電源開關和USB等接口處在同一個垂直線上。
接口部分一個藍色的USB3.0、2合1音頻接口、Type-c接口,不知道這個口提供的是GEN1還是GEN2的速率?
電源開關非常有質感,圓形內凹弧設計 ,中間一小孔是開關指示燈,兩者相結合即簡潔又不失這一功能。
左右側面都是3MM厚鋼化玻璃,玻璃外緣的黑框也進行了優(yōu)化,針對內部PCB板或是走線處做阻擋,減少凌亂的走線及電路板外露帶來的不舒服感觀。
背部的格局,主板和顯卡安裝槽外,其它都是條狀散熱孔。為了盡可能節(jié)省內部空間,主板和顯卡用的是背靠背的方法,這就是機箱附帶的PCI-E延長線的作用了。
V10的細節(jié)還是OK的,可重復使用的PCI-E擴展擋板、固定卡扣是由一體鋁板沖軌而成,非后面加入。
底部除了四解的加高減震勢外,就是一整面的磁吸式防塵篩網,后續(xù)清灰也比較容易。
頂部沒有用和V4一樣紋理的散熱孔設計,而是延用更為傳統的篩孔設計 。
左右側板的開啟方式是從底部四顆螺絲開始的。中間一個安裝骨架應該就是喬思伯內部的全部了。
但其它不是喬思伯V10有點模塊化的味道,比如,可折卸的2.5寸盤支架,最多支持兩個硬盤同時安裝。邊上支持2個120MM風扇。
安裝時需拆下的電源支架。
頂部可拉出的240冷排安裝 支架。
裝機前先把前面說的各支架拆下來,方便我們裝機。
先是主板,采用倒裝的方式安裝 ,其實有點好奇為什么要用這種方式 安裝 ,支架旋轉180度,就可以主板和顯卡正裝了,而且 延長線還不用這么長。好啦。這個是題外話。
非常喜歡喬思伯的一個細節(jié)就是這個紅色螺絲墊片。
這次裝機我用的是安鈦克HCG系列電源是安鈦克定位比較高端的電源,ATX標準規(guī)格14CM短機身電源,當時選擇它最重要的一點是十年質保,十年內只換不修,選擇大瓦數,十年內換新硬件也沒有后顧之憂。
從電源銘牌的數值可以對它的輸出有一定的了解。不難發(fā)現,它12V輸出功率最大高達744W,最大電流62A. 從占比上看是額定功率的95%,12V 高是因為現在的硬件主要都是吃12V輸出,電源衡量穩(wěn)定性的一個標準也要看12V輸出。所以它的功率很重要。
內部布局也很漂亮,全日系電容用料好像成了金牌的標準配置了,但采用海韻FOCUS+電源方案是明智的,畢竟電源大廠。主動式PFC+高效結構全橋式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架構大大提升了電源的效能,重要的50%負載轉換效率高達92%,接近于白金牌的94%。
喬思伯V10機箱安裝 ATX電源必須入風口朝內安裝 ,主要是因為側透蓋板一蓋,基本與電源貼合。機箱內側當然也預留了網孔讓冷空氣進去的。
硬盤不多說了,因為主板有2個M.2接口。我只要加多一個SATA接口的容量SSD就可以了。
一個小小的A4機箱支持240水冷,大大加強了散熱 。這次同樣用了來自喬思伯的新天使之眼TW2-240 Pro 一體水冷。
調整好冷排 的前后位置就可以將它推回滑槽內,像下圖那樣非常簡單。
固定好顯卡并連接好模組線。沒有使用定制線還是非常難理線的,空間有限的情況 下,機箱底聞兩個120MM風扇只能先放棄了,那個空間用來存放電源標配模組線多余的長度。為了好看我還多入了3個天使之眼的風扇,晚點折騰模組線再跟大家分享。
正面有點緊的空間,水冷 管這樣看好像影響蓋側板,但其實沒有。蓋板一蓋還是比較工整的。不過看來分體水冷和定制線才是ITX機箱的標配。
蓋側板前的最后一張。
通電后效果,桌面一下子小了很多還有些不太適應。內部確實稍微有那么一點點亂,需要整理的好看還得花點時間。顯卡在左邊展示好像是為高端顯卡準備的,所有發(fā)光配件都左右側,這點有些吃虧,不過整體效果還是Ok的。
娛樂大師壓力測試跑一跑,U在45度,顯卡在52度左右,一般也不會在壓力狀態(tài)下使用,所以正常溫度會更低一些。
總結:
喬思伯V10鋁制機箱,外觀是比較簡潔的方體,方方正正,沒有過多的圓角,這個是個人比較喜歡的,外觀的細節(jié)也處理的不錯,特別是金屬按鍵的質感。前面板一個U口。一個前置音頻加一個TYPE-C接口。完全是夠用了。內部框架有點類似模塊化的設計,裝機起來回復方便,不用像一些中塔要轉來轉去,細節(jié)也不錯,特別是那個小螺絲,個人是非常喜歡這個的。內部空間雖然緊促,完全 塞入一個ATX電源與原裝模組線,是完全 沒有問題 ,當然前提是犧牲掉底部兩個12CM的風扇位,如果不想,那就要認真考慮一下定制模組線和怎么更了。當然如果 是SFX或SFX-L空間肯定是完全 沒有問題。顯卡倉支持不超330MM長的顯卡,再也不用為了塞入小燜罐而犧牲性能了。當然底部的風扇裝上會保險點。散熱方便,個人覺得還行,雖然是娛樂測試,但平時我也不超、正常使用完全 沒得問題。